靖远县

靖远:高举利剑斩黑手 高位推进见成效

来源: | 日期:2019-01-22 06:34:31

2018年以来,靖远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采取“1+2+N”模式,严厉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1件,处理14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6人,组织处理70人。

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靖远县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始终把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在县委常委会、扶贫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上多次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把专项治理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主抓扶贫,亲自谋划、部署、协调、督促、检查脱贫攻坚工作。

县纪委监委制定了乡镇纪检干部包村制度,做到纪检干部到村,主动走访群众,动态了解联系村脱贫攻坚情况,把党的政策送下去,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把反映的问题传上来;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对联系乡镇、部门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督查、指导和调研工作,深入村社、农户,检查扶贫政策落实和作风情况。2018年,共深入18个乡镇开展督查调研22次,发现问题26个,全部整改落实。对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填写情况进行随机入户监督检查,共检查27户,发现问题线索1件,经核查问责4人。

问题线索起底清零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及查处情况进行了“大起底”“回头看”,成立明察暗访组,采取交叉督查、随机检查、拉网式明查和点穴式暗访等多种方式,深入查找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由县纪委监委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安排处置。同时,加强对移交乡镇的问题线索督办。

建立了村级廉政监督员制度,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中选聘了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的180名同志担任监督员,赋予了监督员风闻奏事、重点问题直通县纪委监委的权限和便利,监督员主动收集问题线索和群众诉求,每月向县纪委报送问题线索收集情况,切实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廉政监督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发挥一线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察员与群众“零距离”、最基层一线监督触角的优势,实行“五员”工作法,主动深入村社、深入群众、深入脱贫攻坚实际工作中“下访”,引导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充实了末梢监督力量。2018年以来,村级纪检监察员进村入户6998户,帮助解决问题66个,发现上报乡镇党委问题线索63条,经核查立案13件。

严格执纪寸步不让

靖远县高湾镇文崖村原党支部书记詹玉堂、周湾社原社长张守敬、韩泉社社长韩孝雷虚报骗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共计31.59万元,张守敬、詹玉堂分别受到开除党籍处分,韩孝雷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司法机关依法追究三人刑事责任。这是2018年该县纪委监委查处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之一。

县纪委监委要求各乡镇纪委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和工作台账,每月对信访受理线索、线索问题处置、立案、处分以及直查直办、督办复核等情况进行统计,做到数字清、情况明;每季度组织扶贫办等脱贫攻坚成员单位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形成分析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找原因、抓督查;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对工作进行点评,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制作“一表两图”实行挂图作战。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和查处情况进行月汇总对比、季分析研判,确定查处治理重点。针对信访举报反映集中的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交办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督促办理。2018年对扶贫领域信访举报较多的7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约谈,促使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肩负起主体责任,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该县坚持把强化宣传作为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积极创建“互联网+警示教育”模式,不断提高专项治理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县纪委监委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通报曝光制度》,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每月在靖远县纪检监察网站、“靖远清风”微信公众平台公开通报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震慑。2018年,共通报曝光典型问题7次43件100人。同时,利用“靖远清风”微信平台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充分利用“阳光纪检”公开公示栏、微信公众平台等公开方式,对扶贫政策及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引导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促进了扶贫政策精准落实。

(供稿 牛文霞 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