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来源:平川区纪委监委 | 日期:2025-01-08 09:11:38
近年来,平川区纪委监委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民生项目资金使用、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创新监督理念和方式方法,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着力解决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问题,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完善小微权力监督制度。督促职能部门制定小微权力清单,绘制并主动向群众公开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实施主体、权力事项、政策依据等内容,推动党员干部规范履职用权,让群众看图办事、按图监督。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推动党务、政务、财务等事项公开,通过定期召开‘三务’公开质询会议,由村民代表‘面对面’监督,对党务、村务、财务工作情况提出质询和评议,提升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感、获得感,强化基层监督合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洁风险。当前,平台覆盖11个乡镇街道94个村居,累计公开公示村级事务、“三资”管理、惠民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2000余条。
完善监督统筹制度。推进片区协作,针对基层监督力量分散薄弱的问题,实行“片长+协作片区+协作小组”监督联动工作机制,将委机关七个纪检监察室和11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3个片区,形成由“室”负责牵头指导、“地”补充专业力量,“室地”片区协作的大监督办案工作格局,有效破解基层监督执纪问责力量分散的难题。对本地干扰多、办案阻力大的案件,运用异地交叉、联合办案等方式协作查办,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会战”。开展提级监督,针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情干扰大、发现问题质效不佳等实际,聚焦集体经济体量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廉政风险高以及组织管理混乱的基层单位开展提级监督,用“级差”打破“熟人壁垒”。当前,已做实《平川区纪委监委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事项清单》,明确12大类32项具体监督内容,把准提级监督“脉搏”,让“三资”监督规范化、清单化。
完善素质能力提升制度。注重选优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基层监督队伍结构,推动“一池水走活”,今年以来,调整纪检监察干部6人。定期举办“机关业务大讲堂”,围绕纪法衔接、案件侦查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工作成效,在互动中检验干部的应变能力素质,促进全区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开展《监察法》《纪律处分条例》和纪检监察业务测试活动,要求干部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实际学,给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充电”“蓄能”,提高干部纪法运用能力,解决“本领恐慌”“能力危机”问题。进一步发挥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作用,规范监督内容、流程、方式,健全线索直报、优先核查、及时反馈机制,打造“廉情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