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七年辨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9-16 11:01:22
【说古道今】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子虚向乌有先生渲染楚国云梦泽中间的那座奇山时,有一小段文字:“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蘗离朱杨,樝梸梬栗,橘柚芬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先认几个生字吧:楩,音pián。枏,音nán,同“楠”。蘗,音bò,同“檗”。樝,音zhā,同“楂”。梸,音lí,同“梨”。梬,音yǐng,一种枣树。豫,即枕木。章,即樟木。离,即山梨。朱杨,即赤茎柳。栗,即栗树。这一段文字是介绍山北森林大树的。有哪些大树呢?有楩树、楠木、枕木、樟木,桂树、椒树、木兰树,黄檗树、山梨树、赤茎柳,山楂树、梨树、黑枣树、栗子树,以及芳香的橘子树、柚子树。
重点来了:现在,只说说“豫“和”章”这两种特别的树木。裴骃《史记集解》引郭璞曰:“豫章,大木也,生七年乃可知也。”张守节《史记正义》也引文说:“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意思是,豫(枕木)和章(樟木)这两种树,幼小的时候长得非常相似,只有长到七年之后,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后世即以“七年辨材”为典,比喻辨别真伪,判断彼此之不易。
白居易诗《放言五首·其三》可谓“七年辨材”的注脚:“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意思是,我送你(指元稹)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连龟甲和蓍草也用不上。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豫、章这两种树木要等七年。周公在流言满天时也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毕恭毕敬。假使当初他们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谁又能知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识人辨才,不能只凭一时之表现,就过早地下结论。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要真正了解他、判断他,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一个人在“起点”的表现固然重要,但如果忘了初心,就会走上邪路,最终走向当初那个他的反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羌活
分布:兰州、陇南、天水、甘南、定西、临夏、平凉、白银、武威、张掖
简介:羌活,多年生草本。花期7-8月,果期8-9月。根及根茎药用,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