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生:用规矩代替习惯
来源: | 日期:2015-02-27 09:14:54
用规矩代替习惯
——纪检机关“三转”工作浅议
白银市纪委常委、秘书长 胡朝生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与时俱进提出的工作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紧扣党章规定,厘清职责,聚焦主业,用规矩代替习惯,不断深化“三转”。
一、定位准确才能权责一致
精准定位才能方向明靶心准效果显。定位、确权、明责是做好“三转”的基本功。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纪委的权力是党章赋予的,这决定了它的地位、责任和权威。党章第44条明确规定,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这三项主要任务、五项经常性工作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五项职责,就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作为纪检干部要清醒认识到,纪检干部的规范,就是“执纪为民,清廉自守”;纪检干部的职责,就是监督执纪问责;纪检干部的要求,就是忠诚、干净、担当。目前,各级纪检机关议事协调机构大多基本退出,内设机构调整有序推进,工作重心向案件查办倾斜,但基层纪委,特别是基层派驻机构职能调整进展缓慢,“心动身未动”,“身动手未动”,权力边界还未彻底厘清,惯性状态还未根本转变。因此,要围绕聚焦中心、突出主业、强化监督的总要求,解决以往工作发散有余、聚焦不足的问题,彻底改变过去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救火队”、“万金油”现象。只有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权责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二、把握规矩才能改变习惯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什么要提出回归主业、聚集发力的问题,说明一段时期以来,纪检机关做了一些不该自己管的事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要明确“三转”是形势所需、职责所在、群众所祈。在推进“三转”的过程中,一些纪检干部仍存在认识不清、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推进不快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习惯使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凡事一旦成了习惯,就习以为常。有些习惯是长年累月重复操作里的恣意,是制度程序的随意变通,是合规建设的自然松懈。因此,当前就要用规矩代替习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从因循守旧、等待观望、固步自封的定势思维、习惯模式中转变到以改革创新为导向的“三转”新常态中来,做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克服越位、错位、缺位现象,把不该管的交还给主责部门,集中精力落实好监督责任。
三、明确责任才能有所担当
术业有专攻。纪检监察机关“三转”的核心要义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突出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定位准才能责任清,责任清才能敢担当。纪检干部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时刻与党中央的要求同心合向,要始终与中央纪委的部署同频共振。一要以转职能为核心,凝心聚力聚焦主业,做到严肃执纪、严格监督、严厉问责;二要以转方式为关键,改革创新高效履职,转变办案方式,坚持抓早抓小、快查快结。改进监督方式,坚持围绕中心、执纪监督。强化制度建设,坚持查偏纠错、堵塞漏洞;三要以转作风为保障,强基固本锻造铁军。要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履职,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执纪监督工作中不敢、不会、不严、不力现象,在工作理念上要强化责任,工作落实上要强化担当精神,队伍建设上要强化自律要求。始终牢记忠诚是纪检干部的政治品格,责任是纪检干部的永恒主题,担当是纪检干部的价值取向,干净是纪检干部的毕生追求。以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为标准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落实。
下一篇: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