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亮: 打牢根基须“从常计议”
来源: | 日期:2014-11-06 08:32:05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扎实了,做牢靠了,根基打结实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有基础保障。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根基,重在建立可行的体制机制,重在落实好规章制度,重在“从常计议”、常抓不懈。
清廉之风要常吹。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使廉洁从政教育常态化,通过定期不定期采取工作约谈、廉政谈话、提醒告诫、宣传教育、案例剖析等多种方式,让清廉之风在党员干部耳边常吹、心间常记、行中常防。要建立上级约谈提醒下级的长效机制,督促检查落实“两个责任”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要严格落实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制度,做到岗前早打“防疫针”。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要抓早抓小,可以直接进行问责或诫勉谈话,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勤廉状况要常述。要严格落实好述职述廉述作风制度,使述职述廉述作风工作常态化。述职述廉述作风制度的常态化对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廉洁从政起着实实在在的提醒、警示、鞭策作用。要坚持好“一把手”每年向上级和同级述职述廉述作风制度,通过定期的述职述廉述作风将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廉政情况、个人活动、履行职责、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家庭实际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全部纳入组织视野,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使“一把手”在上级和同级、同事和群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
懒政之刺要常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干得怎么样,基层党政干部是勤政还是懒政,不仅仅是上级领导说了算,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考官”。要采取党委全委会评议、部门单位之间互评、邀请广大人民群众参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考察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特别是要拓宽群众参与评议监督的渠道,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离退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中特聘一批党风政风监督员,赋予监督职权,让他们将日常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的、看到和听到的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社交和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扩大组织知情度,使组织及早对有问题的干部对症下药,切实提高监督的实效。
损民之事要常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严肃查处损民害民、不为民之事。针对乡镇基层、街道社区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落实情况,健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纪检监督检查职能,采取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相结合、日常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强农惠农、民生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有案必查,有反映必过问,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切身利益。
“四风”之弊要常除。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及市委“十六条规定”,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环节部位,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对顶风违纪者要做到发现一次、查处一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次,绝不姑息、绝不包庇。要强力推进“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尤其要对“庸懒散乱”和“为官不为”等行为要加大整治力度,强力推动问题的整改。要逐步健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切实根除“四风”之弊,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此文刊登于甘肃省纪检监察信息网/编辑 冯钏)
下一篇: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