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杰:坚持“抓早抓小” 防小错变大错
来源: | 日期:2014-10-14 09:54: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那么,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如何把总书记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坚决防止党员干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由小错变成大错。我认为要着力在提醒教育、发现问题、建章立制、惩戒问责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抓教育,建立“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一要突出核心价值教育。要结合历史和现实,对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白银精神”、“白银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正能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要突出民主法制教育。要重点抓好《宪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民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要突出道德品质教育。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能力。要把家族荣辱感、社会舆论力量融入到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认识到家庭荣誉、社会尊崇也是官员的个人收入,以家庭、家族为单位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二、抓制度,建立“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一是制度设计必须注重长远,实现长效时效同兼顾。既要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制度建设,明晰制度构成体系,保证制度建设有法可依,使制度彼此之间协调、配套,解决好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又要根据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变化,增强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制度结构必须缜密严谨,强调制度建设系统性。要从小处着眼、着手,使得制度的执行具有精确化、精细化的特点,防止在执行中被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要立足防范权力腐败,构建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将规范用权、风险防控、政务公开、科技防腐等整合起来,集中推进,使打造制度笼子的过程成为统筹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的过程。三是制度笼子必须牢固可靠,做到老虎苍蝇一起关。打造制度笼子,要依据权力性质、大小量身定做,在让权力在适度的空间内高效有序运行的基础上,既要防止把笼子打造成关得住老虎、封不住苍蝇的“筛子”,使得苍蝇满天飞,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防止把笼子建成仅为关苍蝇、避开关老虎的权力工具,使得老虎遍地跑,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四是制度监管必须有力到位,保证笼子接上高压线。要增强惩治的及时性,权力的异化往往从细微之处开始,小的问题一旦被忽视容易演变成大案要案。因此,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一旦权力窜出笼子,就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权力行使者对其心存敬畏,不可随意变通,也不可有选择性地执行,更不能任意违背。要对“出笼”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快速处理,及时纠正,这样既能提升腐败案件的处理速度与效果,又能对笼中的权力起到警示、警醒、警戒作用。
三、抓查处,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一要坚决惩治腐败行为。要健全信访举报工作机制,拓展案源渠道,从信访举报、执法监察、专项治理、媒体和网络舆情中发现案件线索,重点监管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初信初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要完善协调整合查办案件力量制度,以“协同办案”、“交叉办案”、“下查一级”等方法加强办案力量,对影响恶劣的案件也要“小案当大案办”,争取良好的社会效果,提升震慑力。二要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整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在农村低保、扶贫救灾、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优亲厚友、私存私放、挤占挪用、骗取套取、滞留闲置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对党员干部违反工作纪律和“庸懒散慢”、不作为、中梗阻、乱作为等问题在查处当事人员的同时,采取告诫、否决、纪律处分等方式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三要整治“四风”突出问题。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针对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多占办公用房,超标配备公车,“三公”经费开支过大,“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整治计划,明确整治责任、进度时限和标准要求,对顶风违纪者要点名道姓进行通报曝光。四要发挥惩治腐败的综合效应。要深入剖析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单位举一反三、建章堵漏,收到查处一起案件,治理一个领域,教育一批党员干部的综合效果。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又要依纪依法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文刊登于甘肃省纪检监察信息网/编辑 冯钏)
上一篇:刘正亮: 打牢根基须“从常计议”
下一篇: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