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世外桃源:想与世隔绝是不可能的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8-08 09:19:50
【说古道今】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轻视功名利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最终解印辞官,过上了隐居式的田园生活。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叫《桃花源记》,记述了一个武陵渔人的奇遇:先遇到了一片桃花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后又在桃花林的尽头遇到一座山,进入山中之后又遇到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以及成片的桑园和竹林。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吠处处可闻。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外面的人一样。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儿,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这是多好的地方啊!土地广阔,环境优美,男耕女织,老少怡乐,一片平静祥和的景象。但遗憾的是,渔人回来之后,就禀报给了太守,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去寻找他回来时所作的标记,结果却迷失了方向。南阳有个隐士叫刘子骥,听说以后也欣然准备前往,但还没有成行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打听通往那里的道路了。
这哪里能找得到呢?那里完全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里的人虽然热情好客,十分健谈,但他们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来,这不过是陶渊明虚构的一个“乌有之乡”而已。后人便以“世外桃源”为典,比喻空想中的“美好世界”。李白诗《桃源二首》其二:“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现实社会总有种种问题,种种不如意。想与世隔绝是不可能的,想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也是妄想。幻想中的世界虽然美好,但除了自我麻醉、自我安慰之外,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努力改变这个世界,努力建设这个世界,才是人类真正的使命,真正的出路。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蔓胡颓子
分布:陇南
简介:蔓胡颓子,常绿攀援灌木。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果实可食用及酿酒,根、叶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茎皮纤维可制绳,枝条可作绿篱。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上一篇:清风典故丨不饮盗泉:一个人拒绝什么,说明他不喜欢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