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询于刍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9-12 08:58:04
【说古道今】
《诗经·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áoáo)。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chú ráo)。”周振甫先生译为:我们虽然管不同的事,我和你是同僚。我就同你商量,听我说话你骄傲。我的说话是实事,不要认为开玩笑。古人曾经有句话,有事问到割草和老樵。
《毛诗序》:“《板》,凡伯刺厉王也。”《毛诗故训传笺》:“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也,入为王卿士。”诗中之“我”即凡伯,“尔”即周厉王。凡伯之所以要对周厉王说这样的话,是因为担心周厉王不听他的劝告,一意孤行。《毛诗故训传笺》:“古之贤者之言,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匹夫匹妇或知及之,况于我乎?”在凡伯看来,自己还是要比“刍荛”高出一等。这个暂且放下,先说“刍荛”。刍:本指割草,引申为喂牲口的草,此处再引申为割草的人;荛:本指柴火,引申为打柴,此处再引申为打柴的人。
割草的人和打柴的人,就是布衣,就是平民,就是老百姓。“询于刍荛”,就是向割草的人和打柴的人问事,向最底层的、最普通的、最平凡的人请教。后世则以此为典,比喻不耻下问。 白居易新乐府诗《骠国乐》:“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刍荛言。”陆游诗《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俗话说:“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又说:“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学问,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熟悉这些,他们在这些方面有亲身经历,有切身体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最接地气,也最接人气。
“尺有所短”,地位再高,学问再大,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寸有所长”,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专门领域,专业人员比其他人更有发言权。啥不懂就问啥,啥不会就学啥;谁知道就问谁,谁会就向谁学,这是最基本的为学态度,也是最起码的为政态度。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茴香
分布:省内部分地区栽培
简介:茴香,多年生草本。花期6-8月,果期8-10月。嫩茎叶可作蔬菜或调味用,果实(小茴香)是常用食用香料。果实及全草药用,具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之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