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识马 | 但愿“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成为过去式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10-23 16:12:58

【说古道今】
春秋秦穆公时,有一个著名的相马师叫孙阳。因为神话传说中,掌管天马的神仙叫伯乐,人们为了表示对孙阳的敬佩,就称他为伯乐。屈原《九章•怀沙》以及《庄子•马蹄》《列子•说符》都曾经提到过伯乐。《战国策•楚策四》里,春申君的舍人汗明,向春申君讲了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这个故事是说:一匹千里马已经老了,有一次驾着盐车上太行山。它四蹄伸展,膝盖弯曲,尾巴下垂,脚掌溃烂,口水洒了一地,汗水流个不停,走到半道就踉踉跄跄,驾着车辕不能再上去了。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伯乐看到了。他跳下车,拉着马缰绳不停哭泣,还脱下自己的苎麻衣服盖在它身上。千里马于是低头而喷气,仰头而长鸣,叫声就像金石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响亮,直冲云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知道伯乐真的了解自己啊。
汗明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实际上是把自己比千里马,希望得到春申君的重用。这同时,也顺便把春申君比成了伯乐。而且,春申君也特别爱惜人才,礼贤下士,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后人即以“伯乐识马”为典,比喻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宋人石介诗《感兴》:“伯乐能识马,每来加劝说。”
没有独到的眼光,谁能看出来一匹精疲力竭的老马竟然是千里马;不是真的爱惜千里马,谁会为一匹落魄的千里马而流泪呢?只有真正的相马师,才有这样的眼光,也才有这样的情绪。很少有人敢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人才,也很少有人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应该得到重用。真正的人才,其实都保持着应有的矜持。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发掘人才、鉴别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愿“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成为过去式。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小窃衣
分布:兰州、陇南、天水、甘南、定西、临夏、白银、陇东
简介:小窃衣,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期4-10月,果期4-10月。果和根药用,果含精油,能驱蛔虫,外用可消炎。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