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 千万别做“书呆子”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11-04 08:04:00

【说古道今】
陶渊明的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因此自号“五柳先生”。二十七八岁的时候,他还专门写过一篇自传性的短文《五柳先生传》,记其志趣和志向。在谈到读书时,他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五柳先生非常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如果有所领悟,便高兴得连吃饭都忘了。
“不求甚解”的字面意思是不求深入了解,给人的感觉好像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其实,陶渊明所谓的“不求甚解”,只是针对当时盛行的烦琐考证而言的,意思是不在字句上挖空心思,穿凿附会,钻牛角尖。“不求甚解”的前提是“好读书”,如果不喜欢读书,“不求甚解”也就无从谈起;虽然“不求甚解”但如果心无所悟,也就算不上什么读书方法了。
《颜氏家训·勉学篇》在“三纸无驴”那一段后接着又说:“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里的“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这里所说的“常使言行有得”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为了“仲尼居”三个字而写两张纸的注解,有的说“居”是闲居之处,有的说“居”是讲习之所,正是陶渊明所暗指的“求甚解”;“居”已不在,而“两纸疏义”意义又在何处?明人朱国桢《涌㠉小品·己丑馆选》也说:“读书不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凿附会,反致背戾。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这里的“大意”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实质”。
“不求甚解”的本义是,不读死书,不死读书,不把书读死。一句话,就是千万别做“书呆子”。后世则以“不求甚解”形容学习或读书浅尝辄止、粗枝大叶,或形容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显然这和陶渊明的意思已经大相径庭了。读书还得埋下头来,静下心来,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还得要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否则就是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垫状点地梅
分布:陇南、甘南、定西、临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
简介:垫状点地梅,多年生垫状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植株紧密,叶小,密集覆瓦状排列,花白色或粉红色。可入药,有祛风清热、消肿解毒之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