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大义的高登
来源: | 日期:2023-10-25 08:16:24
高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历任富川主簿、静江府古县县令等职。
高登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了。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读书,20岁时,进入太学。
公元1125年,金兵进犯京师。彼时,以蔡京、童贯等为首的“六大国贼”,主张对外邦纳款割地求和。高登和陈东、欧阳澈等一众太学生,以布衣之身屡次上书宋徽宗,请求诛杀蔡京等国贼,以谢国人,深得广大爱国朝臣的赞赏。
公元1126年,李邦彦、张邦昌等大臣主张全部接受金兵提出的议和条件。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反对,后被罢免。高登和陈东在宣德门上书,请求罢去李邦彦太宰之职,起用李纲。京城军民听说后,前来声援的有数万人。开封府尹王时雍带兵镇压,高登和其他10位太学生矗立不动。
当金兵进逼汴京时,国子监有很多学生打算逃跑,他们劝高登一起逃离。高登慨然说:“皇上还在京城,我等怎能先逃走呢!”然而,一心精忠报国的高登却遭到小人诬告,被斥还乡。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宋徽宗、宋钦宗被虏,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虽人在家乡,高登仍念念不忘国事。公元1132年,他振笔写了十条政见,上呈朝廷。但那时吕颐浩、秦桧任左右相,高登的条陈如石沉大海,得不到采用。同年,高登考取进士,利用廷对的机会慷慨陈辞,毫无避讳。考官不满他正直忠谏,先任他为下州文学,后来又改任广西富川主簿。
广西宪司董棻知道高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派他负责桂林六郡司法工作兼贺州学官。贺州学宫有田地、房屋,当地太守欲变卖学田买马,高登据理力争,认为买马固然紧急,但学校是产生礼义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和堂下卒还有什么区别?他说:“治理天下,依靠的就是礼义和法度,如果这两者都能抛弃,还有什么好说的!”太守没法,只得退回学田。
任职期满后,当地属官和百姓恳求高登留任,但没能成功。老百姓知道高登为官清廉,担心其离职后清贫难度,便暗筹五十万金,托太守转赠高登,但高登哪肯收下,他把这笔钱交由太守买书赠给学宫,以答谢民众。
公元1138年,高登被召回京。他写下万言的奏疏和《时议》六篇。文章抨击朝中那些蔽主、蠹国、害民的人,虽得到宋高宗认可,却让秦桧对此怀恨在心。两个月后,高登被降为静江府古县县令。
古县有个叫秦琥的富豪,横行乡里,要挟官吏,人称“秦大虫”,一城人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高登上任后,秦琥似乎洗心革面,改过向善了,于是高登任命他为学官。过了一段时间,秦琥向高登提出了一个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秦琥大怒,散播谣言诬告高登违法。恰好此时有人举报秦琥侵吞县学钱财,高登立刻招来秦琥严厉申斥,并毫不留情依法处置。秦琥一气而死,整个郡县为之欢庆不已。
一天,广西经略使胡舜陟来到古县,对高登说,秦桧的父亲曾在此地当县令,想为他建祠堂。高登不惧胡舜陟与秦桧的官威,斩钉截铁地拒绝:“秦桧根本就没有做丞相的样子,祠堂不能建。”胡舜陟大怒,以秦琥的事为借口,以专权杀人的罪名诬告高登,朝廷下令将高登关押在静江府的监狱。直到后来胡舜陟因涉罪死在狱中,高登才得以重见天日。
公元1159年,高登病逝于寓所。宋光宗感其事迹,钦赐祠堂墓地,并亲自题写匾额“忠孝两全”“浩气长存”。
◼ 高登居官清廉,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一生与岳飞等忠臣为好友,与奸臣秦桧势不两立,忠义名满天下。
上一篇:不以民膏自肥的杨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