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绾:反对奢靡 引领清风
来源: | 日期:2023-08-22 16:09:41
杨绾,字公权,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玄宗时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太常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等要职。
杨绾自幼聪慧,虽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见识过人。杨绾性格沉静,常常独处一室,身边堆满各种书籍。他只专注读书,坐席上积满灰尘,也不以为意。
后来,杨绾考中进士,任官太子正字。公元754年,杨绾参加词藻宏丽科考试,唐玄宗在正试之外又加试诗、赋各一篇,杨绾名列第一,擢升为右拾遗。制举加试诗赋,便是从杨绾开始的。
天宝年间天下动乱,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杨绾躲过叛军,穿过荒草丛生之地,一路乞讨赶到灵武。当时正值朝廷用人之际,于是杨绾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知制诰。杨绾后转任中书舍人,因年长被尊为“阁老”。按例“阁老”可得官署杂料款的五分之四,但杨绾认为大家官职相同,不应有所区别,于是打破惯例,将官署杂料款平均分配。此举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誉。
杨绾任礼部侍郎期间,上奏贡举的弊端,并建议恢复孝廉、力田等科举内容。不久杨绾被改授吏部侍郎之职,他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评定考核官吏,处事清正公允。当时,元载执掌政事,不少大臣争相攀附,只有杨绾清贞自守,从不私下拜谒元载。元载妒忌杨绾威望高,因此疏远他,上奏提出升迁杨绾为国子祭酒,实则想将他置于闲职之上。皇帝了解其中缘由,于是任命杨绾为太常卿,充当礼仪使。等到元载贪贿案发被诛杀后,升任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杨绾再三恳请让位,但皇帝坚决不允,他才不再推辞。
杨绾德高望重,勤俭质朴,以品性高尚闻名。担任宰相后不久,在他的感召影响下,朝廷风气大为改观。御史中丞崔宽家境优渥,他在城南的别墅园林富丽堂皇,为当时第一,杨绾被任宰相当天,他就暗中派人将其拆毁。京兆尹黎幹,平日出入有上百人骑马跟随,也纷纷将他们遣散,只留下十余骑。中书令郭子仪驻守邠州,任命杨绾的公文到达时他正宴请宾客。郭子仪立即将助兴的乐舞队减去五分之四。其他大小官吏也都闻风而动,一改奢靡作风。
杨绾不在乎名利,喜欢与文人雅士清谈。凡有欲谋私利登门造访者,杨绾都以情理相劝,以致他们抱愧而去。杨绾的声望越传越远,天下志趣相投之士争相拜访。杨绾清廉节俭,所得俸禄都分给亲朋故旧,不论多少都随手散尽。
杨绾身患痼疾,病情恶化后,皇帝下诏让他就在中书省内治疗。每次在延英殿议政时,特许有人搀扶。当时改革朝政弊病,全都倚仗杨绾。不久,杨绾去世。皇帝悲痛地说:“上天难道不愿让朕达致太平吗,为什么将杨绾这么快夺走?”下诏追赠杨绾为司徒,赐谥号文简。
◼ 欲正人必先正己,不正己焉能正人?杨绾身处高位,而居非豪宅,食非珍馐,在他的努力下,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